找到相关内容1057篇,用时7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观宗传心录

    阻碍。就只是那数跪数起,便足见三位长老,对培育后学所作出的承担与热情!所谓“上成佛道,下化众生,我事后想,若我们子都能活到像三位长老们的年纪,我们还能否保持住如此的气慨与决心呢?这实有待时间来证明了...开示的主题,没有太多涉及到“的呢?不但三师和尚是如此,其实乃至过去未来一切佛菩萨,都是以深入明白佛法义理以自利,并传扬佛法以利他,使众生世界更和谐和平,来作为目标的呢?那么,“只是为了达到这...

    定乐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22791847.html
  • 现代禅的戒律观(1)

      (二)“声闻律、“大乘与“菩萨僧团   “菩萨僧团的概念,与传统的小乘“声闻律及“大乘比较起来,也有其创新意义。关于“律与“的异同,傅伟勋教授曾引日本平川彰教授的看法作如下说明:   平川彰教授在他的名著《原始佛教之研究∣∣ 教团组织之原型》考察“戒律一辞的来源,认为中、韩、日等东亚国家向来惯用的此一名辞,在印度佛教找不到语源根据;在印度佛教,“(`siila)与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13053228.html
  • 论宋代以降的佛教孝亲观及其特征

    劝佛行孝、助世行孝的统一,佛教孝亲观走向中土化、世俗化,并力倡持与孝行的统一、孝顺与念佛的统一,使“戒孝一致、“孝顺念佛成为宋代以后中国佛教孝亲观的特征,从而达成了佛法与纲常名教在孝亲观上的契合,...佛言论而作,分《原道》、《孝论》、《非韩》三卷,《孝论》是其中一卷。 第一章《明孝章》认为:“夫孝也者,大之所先也,发挥了《梵网经》的“孝名为的思想。契嵩说道: 孝名为,盖以孝而...

    王月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4451842.html
  • 戒律对现代僧青年的重要性

    之前,阿难请教佛三件大事,其中之一就是:佛灭度之后以何为师?而佛陀遗教言:我灭度之后,所有佛弟子皆以“为师。因此,在我们的比丘戒牒之首页就说:“佛陀住世,以佛为师;佛灭度后,以为师。防非止恶,为根本;转凡成圣,戒乃舟航。又《华严经》亦云:“为无上菩提本,应当具足持净戒;若能坚持于净戒,是则如来所赞叹。所以,“是续佛慧命,绍隆佛种的根本。  既然“戒律是正法久住的根本保证,那做为...

    妙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33653364.html
  • 论禅宗心性思想的发展

    对一切修维统统冠以“无相的限定词,如“无相、“无相忏悔、“无相三皈依、“无相偈等等,都是它的具体化。特别是其“无相更是《坛经》一大特色。“无相全称伟无相心地,“心地即自性、佛性。《坛经》中两次引《菩提戒经》所言“本源自性清净,B30据杨曾文先生研究,慧能的无相与《菩提戒经》所言之“佛性、“持心戒有关。B31因佛性、心体(禅宗将二者看作一回事)是无相之实相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02862769.html
  • 《坛经》思想简析

    。不过,《坛经》并未停留在这一层面,而是着重于其运用。它对一切修为,统统冠以“无相的。限定词,如“无相、“无相忏悔、“无相三皈依、“无相偈等等,都是它的具体化。特别是其“无相更是《坛经》的一大特色。“无相全称为“无相心地,“心地即自性、佛性。《坛经》中两次引《菩提戒经》所言“本源自性清净。据杨曾文先生研究,慧能的无相与《菩提戒经》所言之“佛性、“持心戒有关。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5163800.html
  • 禅宗戒律思想初探

    立与解脱的新路。其后《百丈清规》的创立,表明禅门抖落陈规时,又重新收拾自家戒规的立意,体现了禅门戒律一破一立、破立一体的格局。无相戒法助成了中土佛教戒律“重于内心,不重律于外在的自在解脱的思想特征...大乘菩萨戒法的弘通是两个不同的系统。两者的区别联系依“乘关系来判断,即前者是以弘戒为主的思想体系,后者是以开法(智慧的开发、教理的研习)为主的思想体系。在处理乘关系上,有戒缓乘急、急乘缓、乘俱...

    王月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1646240.html
  • 戒律的精神与特色

    、三、二、一。于是就有了一些称呼:一居士、二居士、三居士……。有时候,我们也有点儿“调皮,问那些受少分的人哪几条没有受,看看他哪些方面做得不太好。这说明了很多人对戒律存畏惧心理,还有...大乘菩萨圆顿,这种彻底废除了小乘和原始戒律。日本佛教界以及台湾的一些专家、学者非常地欢喜赞叹,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,跳出了原有戒律的条条框框。   其实,“纯大乘菩萨圆顿并不是最澄本人...

    净因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72262367.html
  • 抓好传戒工作 促进僧团建设——五年来传戒工作的回顾与展望

    佛教协会办公会议,整理、汲取各方意见,形成“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授三坛大管理办法。可以说传戒办法的出台,是在中国佛教协会不懈努力下,经过充分调查研究、民主协商、广泛征求意见后形成的,是加强佛教自身...三坛大管理办法,是因为我们认为传戒工作不仅是一项法务活动,更是一种管理行为,是一个逐步规范、成熟的过程。在1994年云居山第一次传戒之前,滥传戒法的风气非常严重。比如某座名山的一次传戒,僧俗人等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55763057.html
  • 一行禅师谈戒律和缘起的时代意义

    禅师曾说,“的真正精义是在身、语、意的活动中保持觉醒和专注。这些戒条含括了传统五戒,并且更进一步引申成为生活的指引:而由于注重充份的觉醒,故了解并持守它,可以帮助我们开发禅定和智慧。  对一行禅师来说,自度、度众是可以同时进行的。在“界内众生会的章程里,列举了四项原则作为该会的中心理念:不执邪见、直接体验、符应需求、运用技巧。十四便是以这四原则为准据而扩充创制的。“不执邪见意谓不受偏见、...

    朱纪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4168599.html